臺北市環保局呼籲民眾一起響應低碳飲食,透過「在地當季選新鮮、少肉多菜不過量、簡化烹調保美味」低碳飲食三步驟,在吃的均衡健康之餘,也能減少二氧化碳救地球。
「低碳飲食」第一步、在地當季選新鮮:食物的生產過程包括在種植或牧養、運輸、製造、加工、販售、使用及廢棄階段,都會直接或間接消耗能源及排放二氧化碳。因此,選擇在地、當季的食材就是低碳飲食的基礎,不但可以買到物美價廉的食物,還可以降低對環境的衝擊,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;另外,環保局也表示,當季的食材才能避免肥料、農藥的過度使用。環保局也建議民眾購買適量的食材就好,臺北市的超市全年無休可以隨時採買最新鮮的食物,不必一次買足整個春節的食物量。
「低碳飲食」第二步、少肉多菜不過量:環保局表示,肉類雖然是重要的蛋白質來源,但肉食生產過程需消耗大量環境資源
(生產1公斤肉類等於耗損7-15公斤穀物作飼料),以牛肉為例,其碳足跡是蔬菜的39倍;從健康的角度來說,肉類及海鮮類膽固醇含量都偏高,肉類的消化時間(3-4小時)較植物性食物來的為長(約10-12小時),再者,肉類攝取過多不但會累積膽固醇也會增加消化系統的負擔。因此,年節飲食的把握多菜少肉、均衡不過量的原則,不單是為了個人健康,又能降低暖化,是雙贏的低碳行為;另外,環保局也提醒民眾,吃多少、煮多少也可以避免廚餘的產生,達到健康的目的,又能減少環境負荷。
「低碳飲食」第三步、簡化烹調保美味:烹調時間越短,排碳量就越少,另外,烹調方式也隱藏著減碳學問。以瓦斯爐煮食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約是電鍋蒸煮的一半,因此,環保局建議民眾盡量以蒸煮、悶燒或涼拌等低耗能方式烹調年菜,既能保存食材的原味又能減少排碳量,此外,散熱較慢的燜燒鍋及陶瓷鍋等節能鍋具,也可以降低用電與瓦斯的使用,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。該局也進一步提醒民眾,多蒸煮、少炒炸,藉由減少油煙與加工過程,除了可以保住食物的美味外,也能讓您體內外皆達到環保。
臺北市環保局表示,在現代生活環境的便利、科技的進步下,所帶給大自然的衝擊就是地球暖化,民眾可先從飲食選擇中稍作改變及注意,就能減碳救地球。(2014/1/29)
減碳小編大聲公:
遵照低碳飲食三步驟—「在地當季選新鮮」、「少肉多菜不過量」以及「簡化烹調保美味」,不僅可以讓自己吃得健康,還可減少對環境的負荷,更可以減碳救地球,如此多樣正面效果,歡迎市民朋友們一起加入低碳飲食的行列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