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工處組織的變遷,主要工作在於執行工務建設計畫,辦理新建道路養護、橋樑、廣場及市有建築物工程之規劃、勘測、設計、施工及研究、規劃、改善等工作。

壹、組織的變遷

本處為因應臺北市改制,在民國56年11月29日於北市長安東路二段113號成立新建工程籌備處,57年3月正式於北市濟南路三段8號成立新建工程處。隸屬本府工務局,下轄道路科、環工科、建築科、工務科、供應科、人事室、主計室、安全室、總務室等五科四室。職管北市道路、橋樑暨建築等設計、採購、發包、施工、監造等工作。

民國62年辦公室遷徙至北市濟南路2段33號,71年再遷至公館水源市場大樓5、6層棟,82年進駐目前市政合署辦公大樓。年來迄今共歷經14次組織編制修訂,增減或調整計有交通工程科、企劃科、環工科、供應科、道路科等科室。目前正式建制為規劃設計科、機電科、建築科、工務科、維護科、品管科、挖管科、養護工程隊、配合科、共同管道科、資訊室、秘書室、會計室、人事室、政風室共計9科1隊5室,編制員額達850餘人,主要工作在於執行工務建設計畫,辦理新建道路養護、橋樑、廣場及市有建築物工程之規劃、勘測、設計、施工及研究、規劃、改善等工作。

新工處人文風采的卓越人才,歷任處長不僅學術多有專精,更在工程領域積極研發精進,帶動新工處大步邁進,成為國內工程界頂尖重鎮之一。

貳、人文風采

一、卓越的人文

歷任處長不僅學術多有專精,更在工程領域積極研發精進,帶動新工處大步邁進,成為國內工程界頂尖重鎮之一。茲將歷任處長芳名、任期臚列如次:

1.殷顯五( 57年 3月~ 61年 1月)
2.樊緒武( 61年 1月~ 63年 9月)
3.蕭藏文( 63年 9月~ 70年 1月)
4.康有為( 70年 1月~ 76年 1月)
5.王 文( 76年 1月~ 79年 7月)
6.陳茂銑( 79年 8月~ 83年 7月)
7.陳欽銘( 83年 7月~ 88年10月)
8.莊武雄( 88年10月~ 94年12月)
9.李四川( 95年 2月~ 96年 9月)
10.黃鍚薰( 97年 2月~ 97年 5月)
11.吳俊賢( 97年 9月~ 99年 5月 )
12.黃一平( 99年 6月~ 101年3月 )
13.陳得意(101年4月~103年7月)
14.黃治峯(103年7月~迄今)

新工處人文風采的閃亮風采,在四十餘年的「設計」、「實務」、「學習」交叉累積所形成的經驗,不但啟動新工處內化的學習與變革,更在當下迸放耀眼的光芒與令人驕傲的成果,行政院公共工程金質獎是為最好的實證之一。

貳、人文風采

閃亮的風采

四十餘年的「設計」、「實務」、「學習」交叉累積所形成的經驗,不但啟動新工處內化的學習與變革,更在當下迸放耀眼的光芒與令人驕傲的成果,行政院公共工程金質獎是為最好的實證之一。

公共工程特優獎

公共工程優良獎

新工處的歷史傳承,綜觀整個臺北市的外環與縱橫交絡的經脈系統,無一不是新工處先進們在汗水中揮劃出的成果。

參、歷史的傳承

一、交通先擘

四十餘年的「設計」、「實務」、「學習」交叉累積所形成的經驗,不但啟動新工處內化的學習與變革,更在當下迸放耀眼的光芒與令人驕傲的成果,行政院公共工程金質獎是為最好的實證之一。
自民國67年新生北路高架道路暨70年建國南北高架道路的完成,砥定臺北市南北縱軸的交通動脈,更開啟了北市快速道路的里程碑。新工處陸續依次完成古亭交流道及辛亥路高架道路、環河南路高架快速道路、水源雙層快速道路、基隆高架、辛亥路基隆路口立體交叉系統、東西向快速道路(市民大道)、環東高架快速道路、洲美高架快速道路、北二高信義支線快速道路。綜觀整個臺北市的外環與縱橫交絡的經脈系統,無一不是新工處先進們在汗水中揮劃出的成果。

二、隧道

從59年起辛亥隧道(南一隧道)、莊敬隧道(南二隧道)與自強隧道(北一隧道)的興闢,當時以疏散、避難、防空之軍事功能,以至於懷恩隧道(南三隧道)、林森南路車行地下道、金龍隧道、基隆路車行地下道、松山機場復北車行地下道、信義支線象山隧道、文山隧道的交通系統規劃功能需求,不難看出近40年新工處在隧道技術上的演進過程,更可以體會出新工處在當年還兼具的國防使命與任務。

新工處的歷史傳承,新工處一步一腳印走出的歷史足跡,也代表著一部近代橋樑工程史的縮影。

三、橋樑

在58年由大直橋的興建為起始,陸續進行南湖大橋、福和橋、福和二橋、中興橋、民權橋、重陽橋,以至於單拱雙層高架的麥帥一橋;雙拱雙層高架的成功橋、洲美橋等跨河橋樑,這些都是新工處一步一腳印走出的歷史足跡,也代表著一部近代橋樑工程史的縮影。

四、共同管道

民國80年2月本處成立共同管道科,首開全國設置地下管線構造物之先河,更於81年從日本近代公司引進共同管道新建、設計、管理、資訊等技術,有效降低路面開挖次數,減少環境污染,維護市容觀贍之訴求。十數年來已先後完成市民大道、基隆路截彎取直、南港經貿園區、洲美快速道路等管道設施,並施以實質管理維護作業。際此,本處仍配合捷運路網、鐵路地下化進行相關管道工程的建置而努力中。

新工處的歷史傳承,除了交通建設,建築工程更是新工處肩負傳承的使命,新工處就是建築品質的保證書。

五、建築

除了交通建設,建築工程更是新工處肩負傳承的使命,在各個階段,年度奉命代辦本府公有建築暨各級單位委辦之建築工程。從消防、分局辦公大樓、學校活動中心、教學大樓、停車場工程,以至於地下街、運動場、館等不一而足;也因此贏得長官們的肯定,新工處就是建築品質的保證書。

自民國80年以降,臺北市市政大樓、議會大樓、中興醫院、鄭州路地下街、站前地下街、小巨蛋、EOC災害應變中心、資訊產業大樓、各區市民運動中心、 2009聽奧場館,以及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新建場館等。由當年連續代辦預算400餘億迄今,己高達至480餘億,在在可以看得出建築體系的生命與活力,在新工處的傳承與灌注之下已綻放出耀人的成果。